成因

鼻咽又稱鼻腔後區,正好位在鼻腔的後方,前以後鼻孔與鼻腔相通,其上方為顱底,以頭顱骨與腦部相隔,兩側為耳咽管之開口區,藉此耳咽管,鼻咽可與中耳腔相連通,其後方則為頭顱枕部和脊椎骨區,下方以軟腭為界,和口咽相通。鼻咽癌則是指源自於鼻咽部覆蓋粘膜的上皮細胞癌。

鼻咽癌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沿海各省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居民的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因此台灣也是發生鼻咽癌的高危險區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 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國內最近之統計,每年約有12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十大癌症之第七位。由於鼻咽癌之好發年齡在40至50歲之壯年期,易對社會、經濟、勞力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鼻咽癌發生之原因乃多重因素所構成,經研究結果約有三項,即遺傳因子 (鼻咽癌患者第一等親之內罹患鼻咽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0倍)、EB病毒感染 (臨床上,抗EB病毒抗體力價的測定,不僅目前用來做診斷的輔助工具,在鼻咽癌的篩檢、治療後追蹤及預後的判斷上,都有重要的利用價值)、環境因素 (小時候多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工作環境之空氣污染及久而多的吸菸者)

症狀與診斷

常見症狀可略分為六項:頸部腫塊、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一邊之鼻塞或鼻涕增多、頭痛和臉麻或遠看東西糢糊。
頸部腫塊: 頸部淋巴病變是最早、最常出現的臨床表現,估計30%~40%的病患是以頸部淋巴病變為初發症狀,而在病患就診時,頸部淋巴病變更是高達70%~80%
單側之聽力障礙或閉塞感: 耳咽管受到腫瘤侵犯,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中耳腔積水
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 鼻咽癌富含血管且易出血,通常早晨第一口痰中帶血絲,偶而輕度鼻出血或鼻涕帶血絲,但罕有大量出血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其診斷需要經活體切片作病理檢查才能確定。診斷確立之後,需要先行判定其臨床分期,其中包括耳鼻喉科之常規理學檢查、腦神經理學檢查、肺部X光、肝臟超音波、全身骨骼同位素掃瞄、頭頸部之電腦斷層掃瞄攝影或磁振造影檢查等。臨床分期確立以後,才施行治療。

治療方式

治療方面,一般第一期第二期可以放射治療,第三期以及第四期可以用化學放射治療,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敏感性,而鼻咽癌手術不易且鼻咽癌容易有淋巴結轉移,所以手術通常用在診斷、放射治療、後遺症、合併症之處理、鼻咽癌復發之治療選項等,一般而言鼻咽癌的預後不錯,其中臨床分期是影響鼻咽癌預後的最重要因子,早期病人預後較好,晚期病人則較差,由於放射治療之範圍常包括唾液腺,所以治療後唾液 (口水) 之分泌減少,口乾是無法避免之副作用。口乾會增加蛀牙之發生,彼時牙齒治療效果不好,難度增加,因此放射治療前宜會診牙科醫師,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拔牙,才能達到口腔衛生保健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