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人口都受影響!胃癌隱形殺手:「幽門桿菌」最完整的檢查與治療指南!
近年來,隨著國人對健康問題的重視,健康檢查已逐漸普及。在這些檢查中,幽門桿菌的檢出率相當高。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約有 80% 的感染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形細菌,其感染範圍廣泛,全球約 50% 的人口受到影響,在發展中國家感染率更為突出,且多在幼年時期即已感染。雖然大部分感染者初期可能未感受到不適,但這並不代表幽門桿菌是無害的。事實上,它已被證實是胃癌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本文將詳細介紹幽門桿菌的致病機轉、治療選擇、可能引發的癌症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
目錄
一、什麼是幽門桿菌?
二、幽門桿菌的歷史以及他的發現者是誰?
九、如何知道自己有感染幽門桿菌?幽門桿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十、幽門桿菌 碳13尿素呼氣試驗(碳13吹氣檢查)測試流程以及副作用
十一、幽門桿菌沒治療會怎樣?一定要殺死嗎?會不會自己好?幽門桿菌的抗生素治療方法
十二、益生菌對幽門桿菌的治療會有幫助嗎?
十三、懷孕時感染幽門桿菌對孕婦有什麼影響?
十四、懷孕時感染幽門桿菌會傳給胎兒嗎?
十五、幽門桿菌可以根治嗎?會不會復發?
十六、胃癌高風險的族群有哪些?如何去預防幽門桿菌?
十七、結論
一、什麼是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又稱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型態上呈現螺旋狀且帶有纖毛的格蘭氏陰性細菌,這種細菌喜好生存在胃黏膜上且不怕胃酸,大約有 50% 的全球人口受到感染,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期就已感染,雖然90%的感染者是無症狀的,但它可能引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增加胃癌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風險,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二、幽門桿菌的歷史以及他的發現者是誰?
1. 早期觀察與疑問
在 19 世紀末期,科學家曾注意到胃中存在一些「螺旋形細菌」,但由於當時科學技術限制,這些觀察未能被充分證實,且主流觀點認為胃酸環境過於惡劣,不可能有細菌存活。
2. 正式發現(1982 年)
幽門桿菌的正式發現歸功於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 Barry Marshall) 和 羅賓·沃倫(Robin Warren):
巴里·馬歇爾:一位消化內科醫生,他與羅賓·沃倫合作,設法從胃組織樣本中成功培養出這種細菌,證明了其存在。
羅賓·沃倫:一位病理學家,他在胃組織切片中多次觀察到螺旋形細菌,特別是在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中。
3. 自我實驗驗證
巴里·馬歇爾為了證明幽門桿菌與胃炎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個著名的自我實驗:
他飲下培養的幽門桿菌液體,不久後出現急性胃炎症狀,經內視鏡檢查證實胃部受到感染。後來,他通過抗生素治療,成功清除了感染並緩解了症狀。此舉證實了幽門桿菌是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因,打破了當時認為胃病主要由「壓力與酸性環境」引起的傳統觀念。
4. 學術突破與國際承認
1994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幽門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確認其與胃癌的關聯。
2005 年,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幽門桿菌的發現以及其對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幽門桿菌會在家人間傳染嗎?傳染途徑為何?
研究指出可能有以下幾種途徑:- 口-口傳播:這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尤其是在家庭成員之間。細菌可以通過唾液、共用餐具或飲水杯等方式傳播。
- 糞-口傳播:透過污染的水或食物,尤其是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糞便中的細菌可能污染食物或飲用水並導致感染。
- 水源傳播:有證據顯示未經處理的飲用水可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這是某些地區傳播的關鍵途徑之一。
- 胃內傳播:在醫療過程中,例如內視鏡檢查或其他消化道相關的醫療操作中,可能因不當消毒導致細菌傳播。
四、幽門桿菌傳染過程的病理機轉
1. 胃內繁殖與黏附:- H. pylori 使用外膜蛋白(如 BabA 和 SabA)附著在胃上皮細胞表面,這種附著增強了細菌的穩定性並抵抗胃的蠕動清除作用。
- 藉由尿素酶活性將尿素轉化為氨和二氧化碳,細菌能局部中和胃酸,創造適合生存的環境。
- 細菌分泌的毒力因子(如 VacA 和 CagA)引發免疫和發炎反應。VacA 能導致細胞空泡化和細胞凋亡,而 CagA 可被分泌到宿主細胞內,CagA刺激宿主細胞釋放發炎性細胞因子(如IL-8、TNF-α和IL-1β),這些細胞因子吸引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到感染部位,導致持續的炎症反應。
- 發炎反應持續的話,會進一步損傷胃上皮細胞和黏膜屏障,增加潰瘍及慢性胃炎的風險。
- CagA 蛋白通過干擾細胞內部的 Ras-Erk 信號通路,導致細胞增生失控;同時,它也破壞緊密連接蛋白,增加胃上皮屏障的通透性。
- 長期感染可能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或胃淋巴瘤等疾病。感染的嚴重程度與細菌毒力因子、宿主基因型及環境因素相關。
五、常見幽門桿菌症狀
引發的症狀或併發症因人而異,有些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而有些人會出現以下情況:
- 大多數感染的兒童是無症狀的
- 胃食道逆流或是咽喉逆流
- 慢性胃發炎: 可能有輕微上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灼熱感、打嗝、噁心等
- 胃、十二指腸潰瘍: 可能會上腹部有發熱或悶脹的症狀、常常吃完東西後就會胃痛(也可能餓的時候也會胃痛)、甚至可能會有胃出血的情況,造成黑色或帶血糞便
- 胃穿孔: 當潰瘍持續惡化時可能會導致胃穿孔,會出現上腹部突發性劇痛、腹部肌肉僵硬,胃穿孔屬於腹部的急症,若併發腹膜炎和敗血症時會有生命危險
- 胃癌: 長期的慢性胃發炎與潰瘍,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前述的症狀都有可能會出現,嚴重時會出現出血、貧血、體重變輕等症狀
六、幽門桿菌可能會導致胃癌嗎?
幽門桿菌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過程導致胃腺癌,從胃炎 => 萎縮 => 腸上皮化生 => 異型增生 => 癌症,「萎縮性胃炎」與腸型胃腺癌有關聯,幽門桿菌感染者的胃癌風險整體上為未感染人群的3到6倍,在具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的患者中,已經在75%以上的病例中發現了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感染也與瀰漫性胃癌有關,原發性胃B細胞淋巴瘤在有感染幽門桿菌的人身上風險是非感染者的5到7倍。
由於幽門桿菌會造成慢性胃炎,可能會抑制胃酸的分泌,這個時候火燒心的逆流症狀可能會減少,不過胃酸降低到一個程度會導致括約肌鬆弛造成逆流的更高而形成「咽喉逆流」的狀況,可能會有喉嚨卡卡、咽喉異物感、咳嗽、喉嚨痛、鼻涕倒流感、一直有痰甚至耳鳴等現象,治療幽門桿菌後如果沒有萎縮性胃炎的話,胃酸的濃度理論上會到正常,這時候咽喉逆流的症狀可能會緩解,不過火燒心的狀況反而更容易出現,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八、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需要做幽門桿菌檢查?
- 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部疼痛等症狀的患者。
- 如果患者有胃癌家族史,也應該考慮檢測。
- 幽門桿菌感染與胃癌有密切關聯,因此有胃癌風險的患者應考慮檢測與治療。
- 通過內視鏡檢查發現胃炎、胃黏膜異常、胃潰瘍等問題的患者。
- 曾接受幽門桿菌治療的患者,應在治療後檢測確認細菌是否成功根除。
- 如果家族成員中有幽門桿菌相關病症,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考慮檢測,因為傳染風險較高。
九、如何知道自己有感染幽門桿菌?幽門桿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 胃鏡+胃黏膜切片檢查: 在接受胃鏡檢查時,同時在胃前庭幽門處做組織生檢切片,取得檢體後做尿素檢測、病理組織學檢查及細菌培養來得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UBT): 利用幽門螺旋桿菌可分解尿素的特性,檢測前先吹氣,再服用含碳-13之尿素試劑,測量吐氣中碳-13之二氧化碳前後兩口氣含量的差別,即可以測得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安全無侵入性且準確度最高,敏感性和特異性通常在95% 以上。
- 血清抗體檢測: 抽血清中胃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血清學檢測(常用IgG),因為曾經感染過且治療好的病人體內也會有抗體的存在,所以血清抗體檢測比較不準確。
- 尿液和口腔樣本中檢測對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與血清抗體檢測一樣,無法分辨是治療前或治療後。
- 糞便抗原檢測: 是以免疫分析法檢測糞便中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抗原,準確度為90%以上,僅次於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和 ELISA 法檢測大便中的抗原是可靠的非侵入性測試來確認細菌是否被根除,不過在執行之前,建議先停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兩週以及抗生素四周,這樣的結果比較準確。
十、幽門桿菌 碳13尿素呼氣試驗(碳13吹氣檢查)測試流程以及副作用
1. 測試原理
-
幽門桿菌具有尿素酶活性,能將尿素分解為氨和二氧化碳。
-
測試中使用含穩定同位素 13C 的標記尿素,若患者胃中存在幽門桿菌,尿素會被分解,釋放出標記的二氧化碳,隨呼吸排出體外。
-
通過分析呼氣中 13 CO2 與普通 CO2 的比例,即可判斷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2. 測試步驟
- 準備階段:
測試前至少禁食 4-6 小時,以避免食物影響胃部環境。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如奧美拉唑)、抗生素或含鉍劑藥物,通常需在測試前停止使用 2-4 週,以避免假陰性結果。
- 無需麻醉或侵入性操作,適合各年齡層患者。
- 呼氣樣本收集:患者先吹氣進入一個專用氣囊或樣本管,用於收集基準參考值。
- 服用測試劑:患者服用一劑含 13C-尿素 的測試液(通常是溶於水或果汁中的尿素溶液),該測試劑無色無味,對人體無害。
- 等待分解反應:服用測試劑後,患者需靜坐等待約 30 分鐘,期間避免進食、喝水或劇烈活動。此期間,若胃中有幽門桿菌,13C 尿素會被細菌分解,釋放出含 13C 的二氧化碳。
- 後續呼氣樣本收集:再次收集患者的呼氣樣本,用於測量服用測試劑後的二氧化碳比例變化。
3. 測試結果分析
- 呼氣樣本通過專用設備(如質譜儀或紅外光譜儀)檢測 13CO2 的濃度。
- 比較服用測試劑前後的 13CO2 比例:
13CO2 增加:表明存在幽門桿菌感染。
13CO2 未變化:通常表示未感染幽門桿菌。
4. 優點
- 非侵入性,操作簡單,對患者無痛,無副作用。
- 使用的標記物(13C)是穩定性同位素,對人體無輻射風險,小孩以及孕婦都可以使用。
- 準確性高,靈敏度和特異度通常超過 95%。
- 快速出結果,通常在 1-2 小時內完成。
5. 適用對象
- 懷疑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
- 需要確認治療效果的患者。
- 不適合侵入性檢查(如胃鏡)的兒童、孕婦或高齡患者。
十一、幽門桿菌沒治療會怎樣?一定要殺死嗎?會不會自己好?幽門桿菌的抗生素治療方法
感染幽門桿菌的患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者的 3 至 6 倍,所以通常建議要殺死幽門桿菌,大規模隨機試驗顯示,幽門桿菌根除可將胃癌風險降低 30%-50%,幽門桿菌感染通常不會自然痊癒,因為他們能很在胃酸環境中持久存在。
治療通常採用多藥聯合療法,目的是:提高抗生素的殺菌效果、減少抗生素抗藥菌株的產生以及增強藥物穩定性。
三合一抗生素療法: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 阿莫西林Amo + 克拉黴素CLR,使用兩週,或是把CLR換成MTZ,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幽門螺旋桿菌對CLR產生抗藥性造成效果不佳,成功率已下降到 70-85%。
四合一抗生素療法: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 鉍劑Bismuth + 四環素TET + 甲硝唑MTZ,這個可以當作二線治療,成功率:通常超過 90%。
順序療法:分階段服藥,缺點是需要患者的高順從性,好處是對抗藥性菌株有效性更高
前 5 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 阿莫西林
後 5 天: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 + 克拉黴素 + 甲硝唑
但抗生素治療有一個缺點是會吃到很多高劑量的抗生素,有些人吃了會導致胃痛或是腹瀉嚴重。
十二、益生菌對幽門桿菌的治療會有幫助嗎?
1. 提高幽門桿菌的根除率:部分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略微提高幽門桿菌的根除率,特別是在使用標準三聯療法(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時,含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和雙歧桿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顯示出更好的輔助療效,但差異並未達到統計學的意義。
2. 減少抗生素相關的不良反應:益生菌可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減少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的破壞,進而緩解幽門桿菌治療期間常見的不良反應,例如腹瀉、噁心和腹痛。這有助於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順從性。
十三、懷孕時感染幽門桿菌對孕婦有什麼影響?
1. 對孕婦的影響
- 胃腸道症狀:幽門桿菌感染與妊娠劇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有顯著關聯,這是一種嚴重的惡心和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及體重減輕。
- 貧血: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孕婦健康並增加胎兒成長受限的風險。
- 妊娠併發症:幽門桿菌感染與子癇前症(Pre-eclampsia)有一定關聯,這可能與幽門桿菌引發的全身炎症和內皮功能障礙有關。
2. 對胎兒的影響
-
胎兒生長受限:幽門桿菌感染可能通過營養不良或胎盤功能障礙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
-
低出生體重:研究顯示,感染幽門桿菌的孕婦其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的可能性更高。
-
胎兒結構異常:幽門桿菌可能通過影響葉酸和維生素 B12 增加神經管缺陷的風險。
3. 懷孕時的治療方式
-
非藥物對症處理:
b. 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胃內視鏡檢查,僅在症狀嚴重或疑似併發症時進行。
a. 通過飲食調整、補充液體和維生素來緩解輕度症狀。 -
藥物治療建議:
a. 在懷孕期間通常建議延遲幽門桿菌的根除治療,除非症狀嚴重(如妊娠劇吐無法控制)。
- 預防建議:若計劃懷孕,建議在懷孕前根除幽門桿菌感染,以減少孕期相關風險。
十四、懷孕時感染幽門桿菌會傳給胎兒嗎?
懷孕期間有幽門桿菌感染不會直接傳染給胎兒,原因如下:
- 垂直傳播的可能性:幽門桿菌不會通過胎盤直接傳播給胎兒,相關研究並未在幽門桿菌陽性孕婦的胎盤中檢測到幽門桿菌 DNA,這說明垂直傳播的可能性極低。
- 母乳和抗體的影響:幽門桿菌陽性母親的抗體(如 IgG)可以通過胎盤被動傳遞給胎兒,但這些抗體是否能對嬰兒提供保護尚無確切結論。研究也顯示母乳中的 IgA 可能提供一定的免疫保護,但這種作用尚未完全確定。
- 產後可能的傳播途徑:雖然在子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傳染的可能性不大,但幽門桿菌可能通過 口–口 或 糞–口途徑 在產後傳播,例如經由受污染的唾液、嘔吐物或環境衛生條件不佳而傳染給嬰兒。
十五、幽門桿菌可以根治嗎?會不會復發?
1. 幽門桿菌治療後的復發分為 再感染和復發- 再感染:通常指根除治療成功後,幽門桿菌的再次感染,可能是由於新的細菌來源
- 復發:則是未能完全清除幽門桿菌,導致殘存的細菌重新生長。
2. 復發率:
- 發達國家的年復發率通常低於 2%,而發展中國家的復發率可能高達 10% 以上,這主要與衛生條件和環境因素有關。
- 文獻還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可能影響幽門桿菌的根除率,進而增加復發風險。
3. 影響復發的因素:
- 環境因素:不良的衛生條件(如飲用受污染的水)增加了再感染風險。
- 宿主因素:患者的免疫狀態、胃酸分泌水平和基因多態性可能影響復發。
- 治療方案:治療是否充分、抗生素選擇是否正確對根除成功率和復發風險有重要影響。
4. 如何預防預防復發:
- 優化治療方案,包括選擇有效抗生素和完整的療程。
- 加強衛生條件,減少暴露於可能的感染源(如不潔飲食)。
十六、胃癌高風險的族群有哪些?如何去預防幽門桿菌?
以下人群感染幽門桿菌後的胃癌風險較高,感染之後要更小心:
- 家族史:有胃癌家族史者。
- 胃部疾病史: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化生或異型增生。
- 飲食習慣:高鹽、高硝酸鹽、醃製食物攝入者。
- 吸煙與飲酒:這些生活習慣與胃癌風險增加有關。
- 注意環境衛生: 避免在衛生環境較差的地方用餐、少吃生食。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使用公筷母匙、勤洗手。
- 多攝取鮮新蔬菜水果: 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種植化素經研究顯示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繁殖,避免胃部遭受感染,其中,以花椰菜苗的含量最為豐富。
- 可補充IgY: 經臨床實驗證實服用IgY可有效的抑制幽門桿菌生長,也能改善因為幽門桿菌感染造成的胃炎與潰瘍。
- 麥盧卡蜂蜜:內含甲基乙二醛,實驗證實也有抑制幽門桿菌生長的效果。
十七、結論
幽門螺旋桿菌影響全球高達50%的人口,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更加顯著,往往在幼兒時期已開始感染,然而,儘管大多數感染者一開始並未感受到任何不適,但它可能是潛在的胃癌風險因素之一,這個認識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因此,我們必須要去關注如何能夠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這不僅牽涉到個體健康,更關係到公共健康,希望閱讀完本文的讀者都能夠增加自身的健康狀態 ,本院所有c13幽門桿菌吹氣試驗檢查,檢查出來也可以直接在本院所藥物治療,同時也可以幫您處理胃食道逆流跟咽喉逆流的問題,有需要歡迎打電話或是上網預約,我們會很親切詳細的跟您解釋相關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regnancy-related disorder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Jan 21;20(3):654-64. doi: 10.3748/wjg.v20.i3.654.
2.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Special Patient Populations.Nguyen CT, Davis KA, Nisly SA, Li J.Pharmacotherapy. 2019 Oct;39(10):1012-1022. doi: 10.1002/phar.2318. Epub 2019 Sep 2.
3. Effects of probiotics or broccoli supplementation o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standard clarithromycin-based triple therapy. Chang YW, et al. Korean J Intern Med. 2020. PMID: 31830776
4. An Overview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FitzGerald R, Smith SM.Methods Mol Biol. 2021;2283:1-14. doi: 10.1007/978-1-0716-1302-3_1.PMID: 33765303 Review.
5.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pregnancy-related disordersSimona Cardaropoli 1, Alessandro Rolfo 1, Tullia Todros 1.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Jan 21;20(3):654-64. doi: 10.3748/wjg.v20.i3.654.
6. 咽喉逆流跟胃食道逆流不一樣!呼吸道不會好跟他很有關係!看這一篇就全懂了